关灯
护眼
字体:

86、 点将聚兵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果明公您西归长安,结局就是树倒猢狲散,首先是明公您玩儿完。

    完全可以说,邳彤的这番话句句在理,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表现出他过人的眼光和谋略。

    当然,这番话也表现出他对刘秀的敬仰和忠诚。

    这番话也很合刘秀的心思,坚定了他继续留在在河北发展的信心。

    其实,社会人生无论大事小事的成功,往往就在于看起来就要没戏的时候,再多坚持一下。

    刘秀对邳彤这位新的粉丝刮目相看、极为欣赏,当即决定结束会议,立即着手准备留下来,组织成立讨伐

    王郎的队伍,跟王郎对决。

    他任命邳彤为后大将军,保留原和成郡太守职务,率本郡兵马在即将进行的战斗中打前锋。

    (世祖善其言而止。即日拜彤为后大将军,和成太守如故,使将兵居前。)

    既然留下来跟王郎对着干,刘秀就迅速、认真地做出部署。

    慎思敏行、谋定立行,是刘秀的一贯风格。

    凡事三思,而一旦拿定主意,立即迅速调动一切手段和力量组织实施,虽百折而不挠。

    为了尽快扩大队伍、扭转对王郎以少打多的局面,刘秀决定三管齐下:

    一是以手头现有的力量为基本班底,立即组织讨王军攻伐王郎的势力据点;二是收复郡县步步为营,边打

    边扩大力量;三是派遣邓禹、冯异等心腹外出招收兵马,作为策应。

    刘秀目前可以用来讨伐王郎的基本队伍,暂时只能就是这两郡的兵力,加上刚刚从附近招募的,合计不过

    上万人。

    其指挥班子是这样的:

    邳彤为后大将军打前锋;任光为左大将军,李忠为右大将军,万脩为偏将军,率军随即跟上。

    刘秀把这哥儿几个均封为列侯。

    刘秀还任命贾复为偏将军。

    趁着队伍就要出发前这一会儿,我把李忠、万脩、贾复3个将军简要介绍一下,等一会开战了我们顾不得。

    邳彤和任光的情况刚才已经给大家说了。

    李忠,字仲都,扬州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龙口市)人。

    他的老爸早年任高密侯国的都尉,他本人从平帝起即在基层衙门工作。

    大家都知道,平帝以来朝野很乱,世风日下,而他则因为讲究礼法、为人正派、办事公正,赢得了不错的

    名声,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普遍的尊敬和信赖。

    (而忠独以好礼修整称。……郡中咸敬信之。)

    更始王朝开张后派使者巡行各地,李忠被任命为信都郡都尉。

    万脩,字君游,右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咸阳)人。

    历史上关于万同志的记载很少,在刘秀身边灿若星河的拥护者中,他是不显山不露水的那种。眼下,他的

    职务是信都郡治信都县的县令。

    与上面的李同志、万同志相比,贾复同志不仅阅历丰富得多,而且很生猛、很有个性、很得刘秀信任,我

    们不能不好好介绍他一番。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人。

    他从小就喜欢看书学习,师从舞阴人李生学习《尚书》。他长得漂亮、气质好,勤于学习、成绩好,深受

    老师器重。

    有一次,李老师感慨地对自己的学生说:

    “贾君容貌端庄,气宇轩昂,而且精于学术,胸怀大志,将来是做将相的材料。”

    (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精于学,将相之器也。)

    王莽末年,贾复在县衙上班(为县掾)。

    有一次,单位派他出差,与10多位同事一起去河东运盐。不料,在返回的途中,他们遇到了盗贼打劫。

    那10多个同事见势不妙,把盐一扔,纷纷四散逃命。

    他则不逃,独自打跑盗贼,把盐原封不动地运回了县城。

    县里的干部群众都称赞他有本事、守信用,将来能干大事。

    不久,绿林军起义,各地反莽起义此伏彼起。

    贾复不甘寂寞,辞去公职,也扯旗造反。他聚集了数百人,占据羽山,自称将军。

    但是,搞了一段时间,他的造反工作并没有多大起色。

    其实造反的事儿很复杂,不光是体力活儿,不能光凭热情,也不能光看发起人的个人素质。

    贾复觉得单干太苦太累,就想找合作伙伴。

    更始王朝开张后,他率领手下投奔汉中王刘嘉,被任命为校尉。

    时间不长,贾复见更始王朝很快进入了晚期,朝纲混乱,干部**,百姓离心,就又动了心思。

    刘嘉也是大家的熟人了。我们前面也介绍过,他是刘秀的堂兄,从小是个孤儿,刘秀的老爸收养了他,视

    若己出。

    他性情仁厚,喜欢看书学习,与刘秀一起长大,后来又一起到长安太学学习。

    他是个敦厚善良、满腹经纶,又循规蹈矩的人。

    如果在太平年代,他完全可以到衙门工作,或者开私塾授徒。无论在哪儿,搞个文职工作,他还是完全能

    够胜任的。

    但世道太乱,他也无奈。

    刘秀兄弟起兵时,他积极响应。刘秀兄弟在小长安吃了败仗,他的老婆孩子也遇难。

    刘玄称帝,封他为偏将军。

    刘玄迁都长安、大封诸王时,他被封为汉中王、扶威大将军,以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为都。

    贾复向刘嘉进言:

    “我听说想做尧舜之事而没能达到目的的,是商汤和周武王;想做商汤和周武的事儿而没能达到目的的,

    是齐桓公和晋文公;想做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而没能达到目的的,是六国;而定立六国之规,想安守不移而没

    能达到目的的,是灭亡六国的人。现在汉室中兴,大王以宗亲为藩篱、辅助,倒也安定一时。现在天下还没有

    完全平定,大王您却只是想守着、保护着眼下的这些。大王您想过没有,您想保着的,难道真的值得您去保吗?”

    贾复的这番话言词恳切,虽然稍显含蓄,意思已经十分明白:

    大王您要有帝王之志,不能安于现状。现在天下并没有完全平定,谁笑在最后还不好说。您想保的更始王

    朝给您的这些,难道真的能保住吗?!

    刘嘉听了,觉得贾复言之有理、志向远大,很是欣赏。

    但是,刘嘉认为自己不同于刘秀兄弟,自己只是个读书人,并不堪当帝王大任。

    现在虽说自己也是一个王爷,但这是宗室身份和血统换来的。要凭硬打硬拼,自己很难弄到这个位子。

    现在虽说对一哥位子有想法的人很多,但自己不想趟这浑水。争取那个位子、坐好那个位子,并不是容易

    的事儿。

    那活儿确实太累!

    于是,刘嘉对贾复说:

    “您说的事儿很重要,但不是我所能承担的。现在大司马刘秀正在河北,他一定能接受您、给您提供机会

    。我写个信,您可以拿我的信去找他。”

    刘嘉从心里认定,贾复说的那个能够承担尧舜之事、成就商汤周武大业的人,就是刘秀!

    那个人也只能是刘秀!

    贾复辞别刘嘉,立即北渡黄河,去投奔刘秀。他连续奔波,直到柏人(今河北唐山),才撵上刘秀一行。

    通过邓禹介绍,他见到了刘秀。

    (复遂辞嘉,受书北渡河,及光武于柏人,因邓禹得召见。)

    邓禹推荐,说贾复有将帅之才。

    刘秀亲自当面考察,发现贾复见解、谋略卓尔不凡,举止谈吐与众不同,非常欣赏,任命他为破虏将军。

    在宣布对贾复的任命时,刘秀见他的马羸弱不堪,就亲手解下自己的左骖马送给他,表达对他的重视和优待。

    (复马羸,光武解左骖以赐之。)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贾复同志是个个性鲜明的人。他相貌堂堂,当然是爸妈给的,而有学问、气质好,就

    是他后天的努力了。

    他早年出差运盐时,一人能打退把自己10多位同事都吓跑的盗贼,我们只能说他智勇双全。

    当然,这些主要说的是他的能力素质。

    他还有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争强好胜、不甘人下。

    这个特点就很有意思了。

    如果从正面讲,就是能够冲锋陷阵,勇冠三军。

    如果从反面讲,就是为人处世盛气凌人,好欺负愚弄同僚(好陵折等辈)。

    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

    刘秀的一些部属见贾复锋芒太露,加之他比大家来的晚、还这么好欺负人,就想联手排挤他。

    他们联名上书刘秀,建议把他调任鄗县(今河北柏乡县)县尉。

    这个人太另类,大家不想跟他处,还是让他留在地方工作吧。

    刘秀尊重和爱惜人才,对人总是用其所长、容其所短,对贾复也是如此。

    刘秀不同意、也不舍得让贾复离开自己,就对大家说:

    “贾复有折冲千里之威,刚刚任命他这个职务,不能随意调整。”

    (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

    现在,刘秀要拉开架势讨伐王郎了,又任命贾复为讨王军的偏将军。

    好了,那就出发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