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6、第三个世界14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路上,楚瑛跟随着他,在他身边低声说道:“大哥哥,你可真好。”

    何安只叮嘱她路上小心,又备了些吃食,让她路上填填肚子。

    掀下马车帘幕前,楚瑛坐在车内,面带微笑,颇有几分娇憨说道:“大哥哥,我下次再来见你。”

    何安只浅笑,并不言语。

    过了冬日,春风送暖,山间的迎春花,腊梅,在幽静寒峭的树木之间各自盛开着,红的黄的粉的,团团簇拥着,远远望去,深绿之间,那点点花儿,甚为美丽。

    暖日初融,皑皑白雪皆化,云气蒸腾,仿若天上仙宫。

    那一日,二人登山而望,笑谈到前朝风云变幻,又言今人风光,多有感叹。

    萧灵隐又道:“铭章君,若他日,我落榜而归,怕是要唠叨你不少时日。”

    何安听了这话,也不转身,只望着这山间,缓缓闭上双眸,感受着林间吹拂过的风,嗅着青涩的草木味,听着树枝间鸟声轻鸣,吱呀作响的簌簌声,呼吸声越加地平缓,心平气静。

    隔了一会儿,何安轻笑道:“你这话,说的你好似半分把握都没有。”

    他觉得这人当前的担心不过是多余,就算这人年轻气盛,或有突生差错,可他身上另一人老谋深算,定是什么都准备好了,那人学识渊博,非常人所能及,更是融会贯通,成一代大家。

    这样的人,不说在殿试上被钦点为前三甲。

    若无意外,赐个进士出身定是没有问题的。

    当朝科举取士,犹为重视公平,不仅对考试的程序要求严格,考官的任命也极为严格。

    朝廷多派两三人皆为考官,互相制约,以防作弊。

    而且考官多是隔几年一换,严禁官员,直接控制。

    学而优则仕,若是考试成绩优秀,自然容易被重视才学的官员选出来。

    “愚在想,若落榜而归,不登科及第……”萧灵隐转头看着身旁人的轮廓温和的侧脸,缓缓道:“但能与君同游天下,也应当是一大美事。”

    说完,他轻轻叹笑道。

    “游观诸州,结庐而居,闲来养花侍草,摆弄书画,莫不悠闲自在。或许也能如同愚师一般,待学问日趋高深,声名渐起,便能在书院教书讲习,为幼小孤童启蒙,为学子讲演经学,想必也定是……若能与君同游,观江南之名园,见北地之名峰……”

    接下来的话,萧灵隐没有再说了。

    他看着山峰,内心默默叹了口气。

    何安没有回应,这人想必还是不知道自己的皇子身份。

    不像另一人,所思所想,甚为深远。

    而且,对自己的身份知道的一清二楚,这样的话,那另一人从不会对自己说。

    有时候,何安会想,年老的那一个是不是早就对自己的未来安排妥当,所言之语,都是贴近实际,谈及朝廷争论,地方风俗事故,拿捏熟练,分析议论更是具有实操性,而不是凭空而谈。

    最后,萧灵隐转而一笑,笑的甚是牵强。

    “这想必,也是愚之妄想。”

    何安听了,依旧望着山间景色,不曾转身望身旁人的脸庞,左手却是缓缓回握住这人腿间放着的手。

    微热的肌肤轻轻触碰,缓缓勾住他的手心。

    萧灵隐察觉后,心头一动,转头看向右边,看着那人唇角轻勾起带出的笑意。

    恍然一笑,手心攥地更紧了几分,将那人的手拢在手心。

    他握的甚是紧,何安不由得吃痛低叫了一声,连忙把手抽了回来,打了他手臂一下。

    接着看着他笑的那么傻,心下火大,又骂了他几句“呆子”,转身便向山下走,不再理会他。

    萧灵隐便连忙追了上去,急忙从背后搂住了他,不让他再接着走。

    “铭章……”萧灵隐在身后喊了一句。

    何安不说话,挣扎了几分,身后这人力气却甚是大,挣脱不开。

    他正气头上,便恨恨骂道:“你这人莫不是吃了什么怪道士的丹药,生得这番力气……”

    背后这人却笑了一下,依旧紧紧搂着他,在他耳畔旁缓缓念道:“愚只愿君如君之名,此生安平人和。”

    何安愣住了,不再言语。

    他眯着眼,眼光瞄向远方天际,那抹浅浅的蔚蓝色,云层深厚,高低不平,积云遮住了大半个天空。

    “你又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是何含义?”何安缓缓出声道。

    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名字因何而取,因何而得。

    “我想,便是这般含义,愿你永生永世安平。”萧灵隐只这般说道。

    “似君这般人,常人见之,应皆如我所想,望君安好。”

    身后人靠的越发地紧,何安缓缓将手放在搂在自己腰间的手之上。

    风光正好,清风微拂,云层逐渐淡开,天边露的一抹斜阳洒在二人身上,浅而耀目。

    萧灵隐便放开搂在那人腰间的手,遮住那人的眼。

    “天光刺眼。”萧灵隐轻声道。

    “不必遮了,让我见见这光。”何安轻轻叹道。

    冬日既过,很快礼部举办的省试即将来临。

    春闺应举,便在眼前。

    当朝科举,有设常科,特科二类。

    常科最普遍,而常科中进士科更是重中之重。

    为改前朝藩镇之乱,当朝重文抑武。

    为抑世家大族作乱,更是大开科举,取士颇为宽厚,多提拔寒门子弟。

    出身不限制个人发展,即便是商户之子,甚至是佛道教中人也可参加科举应试。

    省试三年一次,已为朝中惯例。

    读书人皆有三考,解试,省试,殿试,层层向上,其中若有一层失败,便要重新来过。

    萧灵隐本在家中柳州参加了解试之中的州试,获得了参加省试的资格。

    只待冬日一过,参加春闺,一展身手,最后去那朝廷大殿,面对帝王至尊,才露心中胸怀抱负。

    科举竞争尤为激烈,擢选几率更是微小,省试往往几百人取三十余人入殿试,擢升几率基本都在百分之十以下。

    一次不过,便得三年之后重新来过,因此有不少士人五六十岁才登进士科,方得一个特奏名出身。

    若是登科及第,便是光耀门楣,皆大欢喜。

    若被提名三甲,更是如同一朝成名天下知。

    因此沈飞,萧灵隐二人和寺内几个一同备考的书生皆是不敢过分欢闹,多是苦读诗书,温习经文,不敢有丝毫懈怠之意。

    何安因此也落得不少清静。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