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07 话本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但他不想把练了这么多年的咏春拳就此丢下,该捡起来的还是要捡的。

    一来可以强身健体,二来有个万一也可以用于防身。

    之前是因为身无分文没办法,现在难得手上有点钱,先把练习用的木人桩买回来再说。

    最重要的事情搞定后,他也不知道干什么好,于是就随便乱逛,反正离晚饭时间还早。

    那些什么成衣铺、熟食铺什么的就不用看了,只剩一两多银子,要省着点用才行。

    在经过一间书店的时候,他看到门口比较醒目的地方放着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新书。

    他走过去看,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小说话本。而且数量还不少,足有十几本之多。

    他拿起一本名叫《百花争艳》的话本翻了起来。

    还没翻几页,就听到有人走过来兴奋地说:“你们看,草堂书生又出新书了。”

    “新书叫什么名字?”

    “我看看,叫《满堂春》。这名字起得好。”

    “快给我看看。”

    “等一下,我先翻几页。”

    “等你翻完早就天黑了。”

    “你们吵什么,又不是只有一本,里面还有很多,我们进里面去看吧。”

    “好,我们快进去。”

    三个衣着光鲜的青年兴冲冲地走进书店。

    一个脸皮白净、小二模样的年轻人迎上来十分热情地招呼着他们。

    等把那三个青年招呼到里面后,小二走过来皮笑肉不笑地问池非:“这位小哥看中了哪本?要不要帮你包起来?”

    小二一看池非的衣着,就知道他肯定是哪家店铺的伙记。

    这种人可不是舍得买书的人,所以有意刁难让他知难而退,免得站在门口影响生意。

    池非自然知道他的意图,也懒得跟这种小人争吵,只是拿起手上的话本问:“这本要多少钱?”

    “八百文。”

    “草堂书生的新书《满堂春》呢?”

    “一两三钱。”

    “怎么差这么多?”

    “这不是废话吗?草堂书生的书多受欢迎啊,几乎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你不懂就别问了。”小二干脆拉下脸说。

    “是吗?有机会我可要好好见识一下。”池非放下手上的话本转身走了。

    “哼,穷鬼还想装阔气。”小二往地上吐了口口水。

    …………………………

    …………………………

    经常有读者吐槽本书的银两问题,认为书里的物价太高了。

    其实在写网录之前,我是特意去查过资料的。

    本书虽然是架空历史,但却是以明朝为参照背景的。

    明朝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答案是: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元

    答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这是比较接近真实的数据。

    有人说,池非在东升米铺做学徒的时候,每月三两银子太高了。

    可是各位想清楚,如果一两银子只相当于6百多块,那三两银子就是1980元。

    大魏的京城就相当于现代的北京,一个在北京打工的人每月薪水只有1980元,如果工作的地点还不包吃住的话,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所以池非当时做学徒时每月三两银的工钱是真的不高。

    而一个富有经验的帐房先生每月十几两(按十五两算)银子工钱也就很正常了,换算成人民币的话,也就是9900元。

    一个在北京工作的资深财务会计,这个工价应该也是说得过去的。

    以下是我查到的资料,各位可以看看:

    ……………………

    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天多少人民币?

    古代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

    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

    《明史》里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

    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清初的银两购买价值稍低于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于大量外国银两涌入中国,据统计鸦片战争前每年世界银产量的70百分号多都被用来购买中国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了,银两的货币价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一两银子=200元人民币左右。当时市面流通的货币上除中国传统的“银两”外也出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银币,被称作“银洋”。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

    清朝中晚期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时期2000—4000元。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

    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

    但毕竟现代人比起明清时代的人时距更远,对前朝货币制度及银两的实际购买力的认识更加不足,才会经常出现天价馒头、天价酒菜,而认真的读者或观众出于对古代经济情况的好奇应该对“银两”的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