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10 悲剧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装去小梁山求学。

    就是在这里,梁山伯结识了女扮男装前来读书的祝英台,两人同室居住,兄弟相称,感情笃深。

    一晃三年过去,直至学业完成下山之时,山伯也未察觉出英台的真实身份,并执意要送一送祝贤弟。

    两人边走边聊,畅叙友情,一路西行,一直送到如今诸城市石桥子镇北的小石桥上。

    就在这小石桥上,英台面对相处三年的梁兄,爱恋之情再难自制,于是提出为自家的小九妹作媒许配山伯,并叮嘱山伯定要早日到祝家提亲。见山伯应允后,两人才依依惜别。

    当山伯再回山拜别师傅时,才从师母那里得知英台即是小九妹,赶忙前往祝家提亲。

    谁料,祝员外已将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

    当梁山伯知道祝员外已将英台强行许配马文才后,连英台也不曾见一面即被逐出门外,回家后悔恨交加,相思成疾,终日咳嗽,汤水不进,一病不起。

    在山伯病入膏肓之时,嘱咐母亲说:“我死后不要到别处葬,就埋在里丈河北岸。”

    因他知道,马文才家就在当今安丘市官庄镇的马家庄子村,英台出嫁必经此地,死后也想再见英台一面。

    说完后山伯一命归天,年仅十九岁。

    梁母果然依照儿子的嘱咐,将山伯远葬到现今石桥子镇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岸上。

    祝英台回家以后,方知父亲已为自己许下婚事,又得知山伯曾来提亲被父亲拒绝,便终日以泪洗面。

    没过几天,英台得知山伯已殉情而死,葬于里丈河北岸,更是悲痛欲绝。

    之后三日不食,并在嫁妆一事上百般纠缠,以拖延婚期。

    祝英台出嫁那天,风和日丽,花轿刚到冢西的古道上,突然狂风四起,英台即要求落轿,前去祭拜梁兄亡灵,到得墓前,英台眼望梁兄石碑,悲痛欲绝,声泪俱下,历数梁兄情意后,撞碑而死,家人遂将英台合葬于此。

    后来有人看到两只蝴蝶忽然从墓中飞出,后翩翩飞走。

    整个梁祝故事大概就是这样。

    什么是悲剧?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个观点池非是很认同的。

    既然梁祝这个故事本身是一个悲剧,那就应该让它保留原来的面貌。

    所以池非并不打算篡改其中的内容,更不会修改结局,而是要进行深度加工,将故事的悲剧色彩发挥到极致。

    要怎样才能将梁祝的悲剧色彩发挥到极致呢?

    很简单,只要将美好的地方不断放大就可以了。

    梁祝最美好的部分,就是两人在小梁山上同室而居一起生活,一直读书的快乐时光,以及后来两人下山时的十八里相送这一段。

    池非要做的,就是将这最美好的部分,尤其是一起读书生活的情景尽可能地描写细致。

    只要这两部分描写得够好够细致,当悲剧来临时,读者才会为之动容。

    一样东西越美丽越纯洁,当它毁灭时就越让人心痛。

    ……………………

    ……………………

    在此先声明一下,“梁祝”并非一部话本或小说,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

    正如《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根据收集到的各位民间鬼怪故事改编而成,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史书《三国志》改编的章回小说一样,池非只是根据“梁祝”这个民间故事改编加工成小说而已,不管怎么说也不算抄袭。

    如果这也算抄袭,那《聊斋志异》和《三国演义》也可以说是抄袭了。

    之所以重申这点,是因为主角不会当文抄公,特此声明一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