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13 慢工出细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由于有详细的大纲,再加上梁祝本身就是家喻户晓的传统故事,所以池非写得很顺。

    他原来当兼职写手的时候,每天只能更新4千到5千字左右。

    这样的更新速度在现代网络写手当中只能算是中下水平。

    他的小说之所以大多扑街收场,更新不够快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梁祝这本书,他倾注了很多心血下去,唯恐会把这个在他那个时代意义非凡的民间故事写得不好。

    再加上没有每天要更新的压力,所以他以一种慢工出细活的心态在写。

    只求质量不求数量,以大概每天两千字的速度在慢慢增加着。

    因为不像电脑那样可以随便修改,所以他只能先用差一点的草稿纸来写,等检查过没问题了,才用好一点的白纸重新抄一遍。

    每隔一段时间,他还会以读者的角度从头到尾看一遍。如果感觉哪个地方不够好,就马上进行修改,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果然好作品都是改出来的,在不断修改下,小说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由于书写量很大,他每个月至少要拿出一大半的工钱去买纸张和笔墨。

    买的时候还要偷偷地买,以免被邓全他们发现。

    虽然挺辛苦,但他却有种乐在其中的满足感。

    他重新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

    原本枯燥的生活在他眼中已经变得不一样,或许是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目标和理想。

    经过四个多月的奋战,小说《梁祝》终于在他手上完成了。

    整部小说一共25万字左右。如果按当下话本流行的分法,大概就是每回4千字左右,一共可以分为64回,算得上是一本中长篇小说。

    在他完成整本小说没多久,苏真,也就是他现在这具身体的原主,他的生日快到了。

    进入东升米铺这半年来,他不仅每天能吃饱饭,而且一直在坚持锻练身体。

    现在的他跟之前当小乞丐时相比,整个人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都有了明显增长,不再像之前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

    就在苏真生日那天,池非先是往苏真家乡的方向点燃一柱香,然后带着《梁祝》的手稿走出了四合院。

    ………………………………

    看到天色快黑,聚雅斋的掌柜就吩咐店内的伙记准备打烊。

    聚雅斋跟东升米铺一样,是多年的老字号,在许多地方都开有分店。

    总店在苏州府那边,在京城有三家分店。

    聚雅斋除了卖书以外,还会印书,设有专门的印书作坊。

    看中某个作者的作品后,就会买下来印成正式的话本。

    不仅在自家店内卖,还会以同行价批发给其他书店出售。

    实际上不仅聚雅斋,许多规模较大的书斋和书坊都是这样做的。

    毕竟光在自家店内卖,又能卖得了多少呢?

    还不如在同行间相互流通,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就在书斋掌柜准备落锁时,后面忽然传来一把声音:“掌柜,打烊了吗?”

    掌柜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少年,于是笑着说:“这位小兄弟,不好意思,本店已经打烊了,你要买书的话明天再来吧。”

    “我并非来买书,而是要卖书。”

    “卖书?你的意思是你要卖稿?”

    “是的,不过不是我,是我家主人要卖稿,我只是负责跑腿的小厮。”

    “请问你家主人是?”

    “我家主人因为某些原因,名讳不方便相告,请掌柜见谅。”

    掌柜有点明白了。这位少年的主人多半是要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但因为没钱参加科举,所以才不得不写话本谋生。

    之所以不想告诉别人名字,是不想将来一旦高中后留下话柄。

    毕竟在许多有志科举的读书人眼中,写话本这种事实在有些不务正业,还不如帮人抄书来得好听。

    他以前就见过不少这样的读书人,因为怕被人看到,每次都选在夜里偷偷摸摸地交稿。

    如果池非知道掌柜脑补的内容,一定会忍不住想笑。

    他谎称背后有个“主人”,只是怕对方欺负他年纪小而拼命压价而已。

    在犹豫了一下之后,掌柜终于还是让池非进到店里来。

    文人都好面子,如果这少年的主人真是个读书人,还是给几分面子比较好。就算稿子不行也要客客气气地送走。

    把油灯点亮后,掌柜对池非说:“小兄弟,如果不介意的话方便把稿子给我看一下吗?”

    “掌柜请。”池非把手稿递过去。

    就着油灯的灯光,掌柜慢慢地看了起来。

    池非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