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88 劝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种过的村民一起,在官兵的押送下,回到了原来的村子。

    我表弟一家原本以为这下肯定会染上瘟疫,但没想到十多天过去了,全村竟然一个人也没染病。

    这下我表弟才真正相信,那接种法确实是管用的。

    于是他立刻通知我这件事,让我赶紧去城里接种,免得错过机会。”

    听他这样说,原本持怀疑态度的流民们不禁开始动摇了,纷纷追问道:“你说的是真的吗?你表弟一家真的没染上瘟疫?”

    “难道这接种法不是诓人的,真的有用?”

    “兄台,你刚刚说官府会给愿意接种的人施粥,这是真的吗?”

    “是啊,接种以后真的能吃上米粥吗?”

    那个男人一脸肯定地说:“我表弟是不会骗我的,既然他都这样说了,我当然相信他说的话。

    这不,我们兄弟俩正准备进城呢,就是想去那里接种。”

    说到这里,他忽然压低声音一脸神秘地说:“你们知道朝廷为什么会突然变得这么大方吗?不仅给我们免费接种,还让官府给主动接种的人施粥救济。

    那是因为现在当家作主的人已经不是赵家的人,也不是安国公一家,而是统领着几十万西北军打败了胡人的宁家。

    镇国公宁家,懂了吗?那位可是真真正正的明主啊。”

    众人一听,这才恍然大悟。

    很快,有人大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也进城去接种吧。反正早晚都得死,还不如拼一把,至少死前还能分口粥吃。”

    “说得对,与其在这里等死,还不如去试试。”

    一个流民激动地对那两个路人说:“两位兄台,我们能跟你一起进城吗?求求你们带我们一起走,好不好?”

    “是啊,求求两位大兄弟带我们一起进城,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

    那个男人爽快道:“好啊,那就一起进城吧,反正顺路。”

    听他这样说,许多流民激动得手舞足蹈、热泪盈眶。

    “太好了,这下终于不用饿死了。孩子他娘,我们有救了。”

    “太好了,我们有活路了,我们有活路了!”

    原本死气沉沉的破庙,瞬间充满了勃勃生机。

    望着周围激动不已的一众流民,两个男人相互对视了一下,眼中同时露出了得意的眼神。

    这下又能赚一笔了。

    实际上,这两个男人并非普通路人,而是负责拉人去城里接种的共济社成员。

    原来,身为共济社幕后创始人的池非为了提高社员们的积极性,定下了一条新规:凡是能说动流民进城接种的社员,会按拉进来的人数来进行奖励。不管男女老少,每个奖一文钱。

    例如他们两个这回说动了一百多个流民进城接种,那就能得到一百多文钱的奖励。两人分摊的话,就是每人五十多文。.

    这钱放在以前的话并不多,但在如今这个几乎人人都断了生计的年头,也是一笔难得的额外收入。

    这项多劳多得的激励政策果然产生了极大的效果,许多共济社成员在背熟劝说的说辞后,纷纷奔赴各地到处去劝说流民进城接种。

    前期有些运气好的人,竟然成功劝说了几千个流民进城,一下子就得了几千文钱,也就是好几两银子。

    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对于绝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出身的社员来说,这诱惑实在太大了。

    如此刺激下,自然引得更多的社员拼命去更远的地方拉人接种。

    能不能成功拉到人,不仅要看走的地方够不够远够不够多,还要有一定的章法才行。

    例如要先想办法跟流民套近乎,降低他们的警戒心。然后再问他们为什么不回乡之类的问题。

    等他们一说到是因为瘟疫才不回去时,就要以“什么,这么大的事你竟然不知道”的惊讶语气来引起对方的好奇。

    接着劝说者就要把最新一期《求真报》的内容给流民们讲一下,让他们知道最近发生的事。

    再把官府的最新榜文给解释一下,让他们知道接种的好处。

    最后,再把功劳推到宁家身上,来为宁家在民间增加民望。

    大概的劝说流程就是如此。

    池非知道并非所有人都会编故事,因此一早就编好了要劝说的内容,然后让每个负责拉人的社员背下来,然后随机应变进行劝说。

    尤其要强调这是从某个亲戚身上看到的真人真事,以增加故事的说服力。

    这处类似于现代传销的做法果然效果拔群,仅仅半个月不到,散布于民间当中的数万名共济社成员,已经成功劝说上百万流民在各自临近的县城接种了牛痘。

    在接种完后,这些流民在西北军士兵的引导下,各自回到了原来的地方重新开始种地或劳作。

    按现在的进度,应该有很大希望能在春耕之前,让四处流浪的百姓回乡复耕。

    看到小女婿的“馊主意”真的凑效,宁志远在高兴之余,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自从西北和东北两地全面推广土豆种植后,使得两地百姓以及数十万西北军在粮食产出方面能够真正实现自给自足,不再依赖外来供给。

    换句话说,如今的西北军,光靠西北和东北两地的粮食产出,就足以养活全军。

    对于一向贫瘠干旱、缺粮缺食的西北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奇迹、大成就。

    另一方面,由于胡人全军覆没,宁家不仅得到了大量优质战马,而且还从胡人那里得到了他们抢来的巨量财物。

    用巨量这个词来形容这批财物,那是一点也不夸张。

    因为这些财物全都是胡人大军从新京里的皇宫、各个世家和官员家里抢到的宝贝。

    皇宫就不用说了,那自然是最显眼的肥肉,有资格进去拿东西的,只有大王子阿罗布这样的头头。

    而那些盘据京城多年的世家大族,以及贪得盘满钵满的京官们,家里的财物数量也十分惊人。

    光是珠宝玉器、金锭银锭这类硬通货,根本不是按个来算,而是按斤来算的。

    几乎每个胡人士兵身上,都背着好几斤的大货。

    像万人长这种级别的高级将领,甚至要用多出来的战马来驮战利品。

    这批财物数量之巨大,可想而知。

    可以说,宁家在得到这批战利品后,相当于得到了整个新京城内百分之九十九的财物,真真正正的富可敌国。

    以宁志远这土匪头子的性格,吞进去的东西哪有吐出来的道理。

    除非像姚家这样与宁家有亲的家族,又或者是与宁家一向交好的家族能够得以退还外,否则谁也别想从他那里拿回一文钱。

    如今国库空空如也,却又要打仗,又要安置各地灾民复耕复产,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真可谓是花钱如流水。

    如果换作以前的宁家,要搞定江南这么大的盘子,早就亏得裤子都不剩了。

    但因为有了这批巨量的不义之财,宁志远就完全不用操心军饷不够了。

    宁志远这回出征江南,一共带了五十多万人马过来。

    虽然要分出九万人充当南方远征兵,另外还要派出近十万人去引导各地流民归乡种田,但还有三十多万人马在手,而且新京城内也有一万二千多个火枪兵在驻防,军力依旧十分雄厚。

    既然有这么多兵马还闲着,宁志远与池非、章文轩等人商量过后,决定趁现在做一件迟早要做的大事。

    那就是像东北那样,动用大军对江南全境,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重新丈量土地及清查隐户运动,把被地方世家豪强所侵吞的国有土地以及被他们用各种办法给免掉的田税给重新拿回来。

    就这样,在江南全面推行免费接种、引民回乡的大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清查运动在西北军隆隆的马蹄声中正式开始,后世史称“江南大清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