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节 阳光与阴暗的转换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了“死亡”。——这就是抑郁症的来源。

    也和前面所说的“无所谓”状态一脉相承。

    所以,抑郁患者特别害怕听到自己所爱的人所说的消极话语,那会直接导致他的抑郁,就是缘于此因。

    因为,在他所爱的人身上,能够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爱欲”与“死亡”本能之间的逃避机制。

    这就是比前述更深层更全面的“强迫”、“抑郁”形成机制。

    明白了这点,我相信大多数读者甚至心理医生会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治愈“抑郁”与“强迫”的答案。

    那就是——鼓励患者勇敢面对阴暗面。只有这样才是唯一彻底的治愈之路。

    如果这样想,我会感到很合理且有力,不言而喻的。

    但是,我仍然会持保留态度。

    也许有人会质疑:已经非常明了的事情了,难道还会有错?实在不敢相信!

    我想说的是“深层心理分析”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安慰和治疗。

    严谨到近乎苛刻。

    而且我也相信,只有这样无懈可击的苛刻,才能从根本上、质上,真正令患者发生根本性的治愈,而无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那么这种苛刻到底是什么呢?

    那就是:患者的这种逃避机制接近生理性。

    只有从心理到接近生理性的转变和解构,才是质上的改变。

    那么这种生理就是——患者曾经应有过晕厥的经历。

    这也是我所做的一次大胆推测。

    他面对脏水选择逃避,不应完全是他的主观意志,而是一种生理上的晕厥,使得他失去了正视“脏水”的能力。

    如果仅是主观意志,那么他的心理健康永远只能依靠别人的教诲。

    也这有这样,才能从生理意义上解释患者有时莫名出现的头痛和头晕。

    至此,大家应该明白:似乎早已阐明的“退行满足”,为何还能分析到现在。

    原来要从心理分析到生理,不能不说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

    至于要继续讨论“晕厥经历”的问题,只能等到把所有理论分析全部转化为患者的真实生活经历,让他完全回归正常生活,才能进行。

    现在要讨论的,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也许是大多数患者最后存在的巨大疑虑甚至缺陷。

    那就是,有的患者可能会说:“没错!你说的很对。让我彻底了解了症状,不再迷惑和茫然,以后面对生活中的痛苦,一定也能够按此方式,信心满满、勇往直前。但是,发生的已经发生了。因为这个病,我已经比常人失去太多了。就算再努力,也只能解决过去的痛苦,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正常人的水平;与现实生活的融洽也永远有差距。”

    如果有这种想法,无疑是令人沮丧的,也是正常的。

    “失去”也是一种“铁”的事实,不会因为分析而重新获得;除非在他发病前就引导他;但这显然不可能。

    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并未失去任何东西,那所认为失去的那些东西其实一直伴你左右。”

    那到底是什么呢?唯一的答案就是——症状。有一个很形象地例子可以说明:症状就是他失去的那部分自我。有些患者在经过深层分析后,感觉就要脱离自己的症状了。但令人万分意外地是:他们突然对那些症状怀念起来,非常不舍。仿佛那些症状对他们来说很有亲切感,如果要他们放弃,反而感觉前面的路很陌生,自然会很失落。因此,必须还原出症状的真正面目,才能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

    这要求又要从另一角度阐述“心理动力结构”,才能充分了解:为何症状就是“失去”的那部分自我?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