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节 散章—恐艾和恐狂犬问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也许大多数人会责怪他们太过矛盾,无法理解。

    但是,即使是如此矛盾,也是合理的。

    如果大家了解了前面“自然生长”此章,就可以了解:一个害怕关注有关自己的负面消息的人,表面上是他太过退缩,不自信。实际是他的潜意识对自己十分自信,根本不想去关注那些东西。只是受外界的暗示,形成意识;导致潜意识和意识的冲突。

    同理,恐狂犬和恐艾者害怕去医院,也是潜意识地对自己的绝对自信——不会感染病毒。

    也许,这还是心理上的。

    那么他到底有没有感染病毒,还是需要医院的检查啊!心理医生是没办法断定的。

    但我想说的是:未必。

    此话怎说?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共餐,与人拥抱、握手……,是根本不会担心自己感染艾滋或狂犬病毒的;也根本没必要去医院检查。

    即使是稍微危险一点的举动,他们也同样不会担心。

    因为他们的潜意识有一种防卫机制,可以判断:在这些情况下,是不可能感染病毒的。

    同样的,心理疾患者也有心理防卫机制。只是他们对外界的危险性极端夸大了。

    所以,常人认为不足为患的,在他们看来是异常恐惧的。

    但请不要试图用安慰的方式抚平他们的恐惧。

    因为你的话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外在暗示。

    患者之所以异常恐惧,也是因为外在的暗示。

    如果依靠这种暗示,患者永远会徘徊在恐惧与轻松之间,无法自主。

    只能依靠患者本能的心理机制来判断。

    何谓患者本能的心理机制?

    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恐狂犬和恐艾者之所以害怕去医院检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讳疾忌医,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相信自己没有问题;但因为本身的心理机制变形了,再加上外在的暗示,而把自信变成了害怕,所以非常矛盾。

    但那种潜意识的自信是不会变形的,和常人相信共餐和握手不会感染一样。

    潜意识的本能机制因为能够规避风险而自信;也因自信而能够规避风险。

    等到他们必须得去医院的时候,他的恐惧和矛盾同时也不复存在,而保持一种近乎无意识地朦胧。(这也是曾经最健康时的一种记忆。)

    这样,心理健康依旧会保持,而不会受生理的牵扯。

    心理疾患者那些看似盲目和错误的举动,都深深蕴藏着本能的防卫和判断机制。

    只是因为压抑太深,而异常恐惧。

    所以,只需要明白这种潜意识的本能机制便可。

    如果不是通过心理疾患者本能的判断,而是依靠外界的引导,消除他的恐惧.

    是无法令他根本改变的.

    心理疾病仍然不会离开他.

    因为根据前面"记忆的空洞"那章所述:患者极端担心身体上的疾病,而忽略了当下的快乐和常态.会在当下留下一个记忆空洞.日后的生活,他的记忆会来弥补这个空洞.造成人格的退缩,诱发心理疾病.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