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梦之终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深层心理分析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那就是——能够把心理分析的内容转换为心理疾患者的潜意识愿望。

    通俗点说就是:把心理分析中有价值的因素真正令心理疾患者吸收。

    此话怎说?

    比如说,人们在现实中有一些强烈的愿望。

    比如说想中500万大奖、想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

    但如果真正在梦中,却很难梦到这些。

    即使能够梦到,也匪仪所思地梦到了反面。

    这就说明:这些愿望并非他们潜意识的本能愿望,而只是一些受表面暗示得到的变形愿望。

    但是,根据一些经过深层分析的人描述:他们往往在白天经过分析,晚上就梦到了分析的内容。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分析内容在梦中还不够令他们感动。

    但即便如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因为要控制自己的梦,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但真正要梦到白天所思,并非如此简单和清晰。

    感动只是时间的问题。

    还有一种描述:梦中的感受,在一些偶然情况下,竟和分析的结论完全吻合。

    比如说:在前面的心理分析中,有一个结论——呼吸的心因性“中断”,会导致头脑中产生一些虚幻膨胀的想像。这种幻想是心理疾患者强迫、完美意念的根源。

    有位朋友在一次睡梦中,梦到一个空白的画面在不断膨胀,充斥于他的视野。

    与此同时,他感觉头脑也在膨胀。

    突然,他从梦中微微惊醒,感觉自己的鼻子正处于一种闭塞的状态。

    这种头脑的膨胀,演化到后来,就是他对痛苦、危害、快乐的过分夸大,导致情绪极不稳定;

    容易走极端。

    所以,追溯到此,才能够发现“病态完美主义者”病态的真正根源。

    竟只是简单的呼吸“中断”。

    但这个推理过程绝不简单。

    也并非人人能够理解。

    引申到更广的范畴来说:人们往往为现实中那些极尽渲染的快乐万分着迷,而没有沉下心来发现——所有不快乐的根源就在于一个非常简单的本能压制。

    当然,上述这种吻合并非先入为主、对号入座。

    因为人几乎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梦。

    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巧合。

    因为在前面说过:追寻无条件快乐的踪迹实在太过难能可贵。

    它们只能以一种极其偶然的情况出现。

    但即便如此也已足够。

    因为无条件快乐本来就是不需要刻意去解释的;也不需要过多去渲染;只需记住便可。

    还有一个偶然:一位做梦者梦到自己悬在半空中。从梦中惊醒后他正看到自己的手按在腹部。

    在前面的分析中说过:一个人因错过一件事,万分后悔,心中有一种空洞感。

    在梦中,他们梦到自己悬空,也是这种空洞感。

    分析结论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吸气,因而没有使腹部正常膨胀,而导致的一种空洞。

    ……

    各位,梦的章节到此告一段落,接下来是有关“心理与躯体”之卷。

    请不要理解为这又是一种新的见解,不过是延续前面分析所得的结论。(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