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阿雪听不见,双眼却明亮。它看了看正在舔爪子的母亲,犹豫了会儿,试探性地慢慢靠近。等走近了,叫郑梦境一把拎住,拢在怀里摸。被摸得极舒服,阿雪的喉咙里发出了“呼噜”声,而后团成一团,在她怀里睡觉。

    朱翊钧拦郑梦境入怀,轻声道:“终有一日,溆儿也会如阿雪这般亲你的。”

    郑梦境从喉咙里“嗯”了一声,虽失望,心里还是怀抱一丝希冀。

    翊坤宫新出的皇子与母不亲的消息流出后,王淑蓉关上景阳宫的大门,笑得肚子发疼。

    拭去眼角沁出的泪花,她将一旁还懵懂着的朱常洛拉进怀中,“洛儿要记得,你我母子一体,在这宫里,没有人比咱们娘俩更亲了。便是出了宫外,王家人也不可信。”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母妃会将你推上太子之位的,那本就该是你的。”

    皇贵妃又算得了什么?子以母贵?只要中宫一日生不出嫡子,这后宫所有的皇子皇女加起来也越不过自己的孩子。

    而王喜姐,是不可能生下嫡子的。别说嫡子,怕是再次怀孕都不可能。

    王淑蓉艳红色的唇咧得更开,脸上的笑意越盛。

    门外一个都人道:“娘娘,四殿下似是不大妥。”

    王淑蓉的好心情登时没了。

    真是生了个讨债鬼!

    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鬼神看不过眼,皇五女病殁那夜,王淑蓉所出的皇四女突然发起了低烧。李太后很是重视,派了太医常驻景阳宫。但不知为何,药一碗碗地灌下去,病却反反复复,时好时坏。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孩子病久了,做母亲的心情也是一样的。

    何况皇四女的出生,本就是不受期待的。

    “知道了,去叫太医看看。”王淑蓉没好气地道,低下头望着朱常洛,又换上慈母的模样,“洛儿,母妃身边就只有你了。你万万要听母妃的话,母妃是不会害了你的。”

    朱常洛尚不懂王淑蓉说的是什么意思,只点点头。

    “唉,希望我儿快快长大,这样我们娘儿俩在这宫里就不会受欺负了。”王淑蓉将朱常洛抱进怀里,感叹道。

    朱常洛不知道自己的母妃到底在为何忧愁。但他知道这个女人夜夜哄着自己入睡,将他看得极重,便是吃食都是自己先尝一口,确定无误,才需自己入口。日常起居,能自己做的,从不假他人之手,凡事亲力亲为。

    这个世上不会有比母妃对他更好的人了。

    朱常洛奶声奶气地道:“母妃不怕,洛儿会快快长大,为母妃撑腰。”

    一句话说的王淑蓉喜笑颜开,重重地在他脸上亲了两口,“真是母妃的乖儿。”

    望着朱常洛,王淑蓉突然想到,古有武曌借女谋害后妃……为何自己不效仿一二呢?

    细细思索,王淑蓉觉得的确可行。只待一个时机。

    说不定还能借此让圣上心软,再次眷顾一夜,生下自己的第二个皇子。

    失去亲女固然可惜,但若能借此换来第二个皇子,作为保险之举,便是牺牲了也有价值。

    王淑蓉仿佛看到了日后自己穿着大衫,接受着文武百官的跪拜,后宫众妃,就连郑梦境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地奉承自己。

    殿外的都人听见里头王淑蓉的笑声,不由毛骨悚然。

    这日,朝会后,朱翊钧照常去两宫太后处见礼。嫡庶有别,先去的是较远的仁寿宫。叫陈太后拉住叮嘱了好一会儿,才放朱翊钧去慈宁宫。

    朱翊钧坐在銮驾上,脸色微红,有些别扭,却很是高兴。

    母后还是那个母后,半点不曾变。

    慈宁宫里,王淑蓉听说朱翊钧正过来,便先提出回宫。倒不是她不想留下,而是留下也是徒增朱翊钧的厌恶,倒不如在大计事成前少见面,留在最要紧的时候。

    李太后端坐于上,等朱翊钧行完礼,便道:“我儿辛劳,快快起来。”

    朱翊钧前一夜在翊坤宫睡得不错,早上起来见还早,将朱常溆弄醒了玩闹一番后才上的朝。朝会结束后,心里还记挂着小儿子,想着见过两宫太后,就上翊坤宫去逗儿子玩儿。

    想着儿子小小一张脸,被自己逗得郁闷,还不哭,只忍着,心情十分之好!

    “哀家听闻今日朝会之时,东阁大学士提出册封太子,叫皇儿回拒了?”

    朱翊钧脸上笑容微滞,他知道李太后提起此事是为了什么。

    “确有此事。”朱翊钧还是恭敬对道,“皇后尚年轻,日后若有嫡子出世,恐朝局有变。”

    李太后差点冲口说出“皇后不会再孕”,话到嘴边又赶紧咽下。

    “皇后多次流产,太医也说恐无法再生育。依哀家之见,倒是早早立下太子,以免出现国朝不稳。洛儿年幼聪慧,观之确有人君之象。陛下以为如何?”

    朱翊钧差点甩袖离开。

    朕觉得不如何!就凭他是都人之子,朕便不会将他立为太子。

    多年母子情深,相携走过数十载,虽偶有间隙,朱翊钧到底不愿与生母撕破了脸。

    “且长大些再看。”大明朝皇嗣单薄,常有皇子未长成而夭折的事发生。前脚刚立为太子,没过几年人就病殁夭折,也是常有的事。

    李太后并未再说话,但面有寒霜,足见心里对朱翊钧的话很不满。

    朱翊钧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做出了妥协,“朕今晨已下了旨意,舅舅可承袭武清伯,世袭。”

    外戚世袭爵位,这在大明朝极其少见。张居正还在世的时候,李太后曾有意,却被挡了回来,心中终是遗憾。朱翊钧其实根本未曾下过此令,不过若李太后愿意退一步,离开慈宁宫后,这道旨意很快就会被送到李家。

    李太后斟酌了片刻,终是点头,嘴上说得很是客气,“你舅家毋须殊荣太过。”

    朱翊钧知道这是母亲的退让,无奈道:“朕心中知晓分寸。”

    母子二人就此再没了话。李太后对朱常溆不感兴趣,朱翊钧也无意听她讲太多朱常洛的事。坐不到一刻钟,朱翊钧便起身离开。

    皇帝离开后,慈宁宫便有些寂寥。

    李太后还是坐在原处,只心中想着,自己是不是太过头了些。

    可忆起昔年先父带着一家刚入京时的窘迫,哥哥为了生计不得不入宫为内监,自己在裕王府为仆被欺凌的艰辛。李彩凤还是再次坚定了自己的立场。

    她要保住李家的荣华,不再回去过苦日子。李家于朱翊钧,是舅家,有血缘之连。可李家总要生子,这一点血脉到了最后只会稀薄得不能看。外戚荣耀靠的是帝宠,无法简在帝心,便会一代代消亡下去。

    窗外夕阳如残血,鲜艳无比。

    李太后摸了摸自己的脸,想起当年那个面秀眉目,美髯当胸,意气风发的男子在自己千秋节当日所相赠的《白燕诗》。

    “白燕飞,两两玉交辉。生商传帝命,送喜傍慈闱。有时红药阶前过,带得清香拂绣闱。”

    李太后喃喃地念着熟记于心的诗句,声音越来越低。脸上一凉,手抚过,满是湿意。

    他的确当得文正之谥。

    李太后闭上双眼,心中有否悔意,只有自己知晓。

    宫外,身着蓝色直身,头戴方巾的利玛窦站在京城,不由感慨北地与南方的不同。他与身旁的罗明坚神父对视一眼,发现对方与自己同样激动。

    他们不远万里而来,便是为了传教。正愁不知如何开头,偏接到了大明朝皇帝的接见旨意。

    真是天主保佑!

    利玛窦与肇庆当地的不少学子名士交好,从他们的口中探听得知正是自己所做的《万国图志》引起了皇帝的兴趣。这次他特地带着自己重新绘制的新版《万国图志》前来当作贡品,希望可以就此在京城留下。

    说来也巧,这日史宾休沐。出宫的他正在市集上闲逛,恰好与利玛窦二人撞见。史宾见过利玛窦的画像,一眼就认出来。他不动声色地跟在二人身后,听着他们不时用流利的汉话与摊主小贩们交流,偶尔又用自己听不懂的远夷话彼此沟通。言谈举止并未有出格之处,甚至远胜于不少纨绔。

    史宾暗中点点头。又见礼部官员前来,不愿叫他们看见自己,多生出是非来,便提前回了自己在宫外的宅邸。

    史宾在京中的宅邸不比冯保,地方有些偏远,不过一进的小宅子,布置得却是雅致。他坐在摇椅上,慢慢晃着,望着院中那颗参天大树,心中不由想,此二人果真能有法子叫皇后娘娘再次怀上?

    想了片刻,他摇摇头。

    前几年王喜姐再次滑胎时,太医曾对两宫太后和朱翊钧私下提过,皇后不太可能再次怀孕。

    生下嫡子,更是难上加难。

    史宾手中的蒲扇从手上滑落,不知不觉竟睡了过去。梦中,他看到了郑梦境,手里拿着一枝折下的栀子花,朝自己笑着。

    似远又近,似真亦幻。

    史宾的嘴角不自觉地上翘着。

    院中微风起,吹动大树上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