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 006、现代魔法的复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物件[数据删除]存档资料

    类别修改为[掩体]

    物件编号已撤销

    该物件是一处自我收容设施,已经对自身完成了完全收容。

    2008年*月*日起,其自我收容方式发生了轻微改变,扩大了隔离收容范围。

    2011年*月*日,收容区再次扩大,以容纳新增设备。

    2017年*月*日,收容定义改变,以容纳新增设备及人员。

    #

    描述:[数据删除]

    #

    附录01:

    [权限不足]

    #

    附录02:

    [权限不足]

    #

    附录03:

    [数据删除]

    密级:绝密-仅供管理层阅读,经O级授权可对K级人员传达。纸制存档印数:12

    #

    秘密档案

    文件所有内页及附件必须保持完整装订

    未经授权不得人工翻译

    阅览、转录、解译时需保持封印完整

    封印一旦破坏请立即上报并联系站点医疗室

    不得带出收容舱

    #

    物件00FF8FDE,“科学联合行动伙伴关系”项目

    1957~1987

    地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伏施林尼民主共和国

    #

    物件00FF8FDE已经被收容在未知文明(注*)建立的收容设施内,该设施受到一种与标准3型建筑结构类似的反修改结构保护,外部人员无法拓宽货运通道或改装中央升降机。

    苏联历史维护部门,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对该物件的研究陷入了停滞。由于技术难度过高,原计划投入使用的铅-铋冷却反应堆开发计划被中途更改,放弃了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提出的方案。在新方案中,该型号反应堆的主要部件为增强安全性,加大了铍屏蔽壳的尺寸,以容纳规模更大的反应控制组件,整体构件超出了中央升降机的限度,也无法在“测试层”进行安装。

    基金会由此获得了介入该物件研究工作的机会,在双方前定协约的基础上,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向基金会发出了邀请。

    为了介入苏联正在进行的研究,基金会提供了两种TR0.2设备。苏方最终选择了核电方案,并允许基金会派出不超过200人的工程团队协助安装调试,在设备启用之后,苏方允许基金会留下不超过20人的研究团队,双方共享信息。

    这一研究团队,即“科学联合行动伙伴关系”项目小组,其前身在以施密特-卡斯滕森制药公司的名义开办过一个位于明斯克的代表处,曾归属于SITE-711的考古部门。

    管理层对可控的信息共享表示欢迎。长老常务委员会对这条谕旨的释义存在不同意见,最终将之解释为:与苏方专家展开有限度的合作,有利于扩充基金会的人员储备,以应对未来的需要。

    物件00FF8FDE的研究活动中存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泄密行为。为了推进研究进度,项目组成员对没有对应密级的外部人员口头传达过其他相关的物件信息,以及相应的事件经过。

    根据长老常务委员会对谕旨的解释,这些泄密行为不会被追究,但仅仅是一次性的容许。

    苏方也采取了对应的措施,以口头形式传达了之前的测试内容和结果。

    截止1971年11月1日,物件00FF8FDE-A-3的包装结构已拆解至第4层。

    #

    1971年11月20日之前的实验情况

    #

    1、苏联建立之前的实验

    “笔记”,是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获得的一份文稿,据称是从尼古拉二世的一处私人藏书库中搜出的。这份文档由简单的凯撒密码加密,原作者为快速查阅修改笔记,使用了一种6x6的密码矩阵,并向下偏移了一位。

    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通过解密这一文稿,获得了物件00FF8FDE所在地相关的情报,并最终发现了该物件的地面出入口。这一出入口现在被标记为“第一锯链形深井”,在解锁阶梯通道之前,是通往物件B1层的唯一通道。

    根据记载,“笔记”作者曾经获得了一定资源和人力,推进了对物件00FF8FDE的早期研究,并解锁了前两个步骤。

    步骤1是一套简单的人力/畜力机械,主体由金属制成。这一人力推杆解锁机构需要10名成年男子持续推动,转动大约8小时后解锁。该层级可能早于1873年被发现并被拆解,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回收了这一层级的大部分零件,并按照“笔记”中的草图复原了缺失部分。

    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认为,步骤1可能是对体力、部落规模和社会组织能力的测试。推动水平放置的磨盘状部件可以转动其上固定的螺杆,进而驱动另一根水平放置的传动轴,为一台机械绘图仪提供动力。绘图仪上固定的高硬度合金笔会在在物件00FF8FDE-B-6的黄铜表面上绘出图形。当水平传动螺杆走完全部行程后,整根螺杆会完全没入房间的2号墙壁,并解锁方便步行出入的一号台阶楼梯井。

    物件00FF8FDE-B-6在发现时已被重新熔铸。

    复原的步骤1机构与笔记中的记载存在一些区别:螺纹咬合面上的发音纹路已经完全磨损,因此复原装置只能发出金属摩擦声,而非记载中描述的“孩童都能理解的轻言细语”。这些“轻言细语”曾暗示了步骤2的运作原理,与物件00FF8FDE-B-6上刻绘的图形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神圣的启迪”。

    当然对现代人而言,步骤2的原理非常简单,无需提示,同一批测试者很轻易地解锁了步骤2并进展至步骤3。

    另一点无法复原的是步骤1机构的解体原理。在完成步骤1之后,所有机构都自动分解成了一系列不超过“两普特重”稍小一些的零件。笔记的主人试图约束手下的偷窃行为,但是许多零件仍然在测绘开始之前消失无踪了。

    基金会研究团队参观了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保存的零件原件和复制品,稍后经非正式渠道获得了图纸。

    步骤1复原装置结构图详见附件65。复原装置的可运作副本现存于SITE-711。

    步骤2完整地保存于测试层的“库房”中,可能是由于构成步骤2的组件色泽黯淡,也无法简单地重新熔铸成器物,第一批接触者很快就对它失去了兴趣。

    “步骤2”的主体构件是一座由热交换器管路盘绕而成的壳体,由热膨胀性能不同的材料组成。这些管道和热交换器构成了从壳体外无法观察到的锁扣,在特定的温度下,一部分锁扣会解锁,同时锁上另一些锁扣。壳体表面刻有数组图形化符号,可以理解为一种通过加热特定管道来进行解锁的谜题。

    根据笔记的记录,对刻有人形轮廓的管道依照顺序分别加热至100摄氏度、450摄氏度、900摄氏度、232摄氏度、1100摄氏度时,分别会解开四道锁扣,最终导致步骤2机构解体。每解锁一道锁扣,与管路相连的一个钩爪会因膨胀而松脱,释放对应的金属箱。

    四个金属箱中有两个已经遗失,三号箱曾由笔记作者保存,现下落不明,四号箱与步骤2机构的零件放在一起。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一开始认为这只箱子是沙皇时代测试工程留下的工具箱,里面装有一套尺寸偏大的工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清点后运疏散物资时,才发现“工具箱”与笔记中记载的对应关系。

    1954年,该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从一处监狱回收了与工具匹配的附件。该组附件的拓本和译文见附录15。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进行的实验

    步骤3设置在物件主体上,对应的驱动设备已被拆卸分解。

    步骤3是设置在物件主体上的钥匙孔,孔径42厘米,进深72厘米。依照步骤2“工具箱”中附件的说明,可以铸造成相匹配的钥匙。解锁步骤3所用的钥匙由铸钢制造,这与解锁步骤2所需的技术有着巨大的区别,物件自身未提供跨越技术差距所需的技术。

    锁体在到位解锁之前,具有三段不同的扭力阻碍。第一段扭力要求较低,使用畜力和木楔就可以将钥匙暂时卡在第一段启动位置。这一位置会打开物件主体上的一块滑动盖板,露出盖板下的洞口。

    盖板下的洞口由某种透明材料构成,显露洞尾端的黄金插座和部分内部线路。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第一次打开盖板时,洞内残留着一段干燥的人类手臂。

    转动第二段行程所需的扭矩更高,笔记上记载了利用锅驼机驱动钥匙的计划,但是显然没有实际执行过。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在测试室里找到了尚未安装的机器和传动箱,但是传动组件已经损坏,实验未推进到下一阶段。

    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在测试室内设置了一台B2-10型柴油机以驱动铸钢钥匙,顺利解锁了第二段行程。

    第二段行程到位后,第二块盖板打开,展示出盖板下的控制台。至此,物件00FF8FDE进入可运行状态。

    控制台包含12个按钮和一根无分级的档杆。至1954年进行试运行实验时,对控制面板的测试结果如下:

    按钮分别为:

    按钮1:

    总电源。开/关。

    电源开关。接通电源后按钮开始发光。

    按钮2:

    自检。自检/复位。

    自检。开始自检后发出低沉的吸气声,声音逐渐变得急促,最终随着自检指示灯变绿而停止。

    尚未查明绿色是否代表工作正常,而吸气声很令人担忧。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的操作人员不愿再次按下按钮,同时拒绝说明原因。

    按钮3:

    原料输入。启动/暂停。

    未找到对应的原料输入口。按下按钮后,操作员会感知到所需要的原料,以视错觉和幻听的方式呈现。视错觉出现在视野右侧大约5°的夹角内,难以辨认。幻听为未知语言陈述,时长约为25秒。

    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的操作人员无法正确描述自己见到的东西。

    截止实验开始前,苏方正在着手控制相关人员。

    按钮4:

    人员输入。启动/暂停。

    未找到对应的人员输入通道。按下按钮后,按钮5亮起。

    按钮5:

    精神状态检查。启动1/启动2。

    按下按钮后,操作员描述“感觉有凉风吹来”。在关停地下设施的鼓风设备和空调之后,风吹拂的感觉变得更为明显。

    在项目组进行的测试中,具有从冷备份中恢复经历的操作员描述:“感觉像是精神状态检查,可以自然地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据此,项目组将按钮5确定为精神状态检查。

    启动2被形容为5种不同的体感错觉,包括身体区域性温度感失常、幻痛、获得额外肢体的错觉、[数据删除],以及通感式的记忆失常。测试表明,重复测试会造成受试人员时间感紊乱,最终丧失访问长期记忆的能力。副作用同样会作用于DSU记录的数据,使用可备份人员测试前应进行一次热备份。

    按照基金会处理流程,按钮5被装上了用热熔胶固定的透明护盖,以免在实验过程中被误触。

    按钮6:

    退出原料。待发/启动/停止。

    按下按钮后,黄灯亮起,主升降机自动降至最底层,并开启大门。主升降机就是在第一次按下按钮6后被发现的。

    再次按下按钮,灯光变为绿色。在再次按下按钮之前,需要确保升降机内无人。每次按下按钮6时都需要进行人工确认,在升降机门口设置封锁线,并保证有人看守。

    按钮6一度被视为物件00FF8FDE-A-3的主要功能。按下按钮6,进入启动状态后,升降机会关闭大门,提升至B1层大厅。升降机内一般会满载(12吨)各种工业物资,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锭、钢珠、不明用途的异形螺母、橡胶密封件、线缆、绝缘材料、焊料。

    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认为这些材料是早先输入物件00FF8FDE-A-3,但尚未使用的耗材。通过提取这些耗材,测试者可以进一步了解物件00FF8FDE-A-3的运作机制与制造它的史前文明的技术水平。

    按照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提供的记录,对此功能的实验次数已达到1725次。项目组建议封存从实验中取得的物资,但大部分物资已经被使用了,也没有可靠的记录可供追查。

    基金会提取了三批物资,分别储存于SITE-711、SITE-730、SITE-50,以原状、组装和重熔炼状态保存,进行长期观察。

    按钮7:

    控制台亮度控制。在三种亮度之间循环切换。

    亮度1适用于测试室关闭灯光的状态,亮度较为柔和。

    亮度2适用于测试室打开灯光的状态,可以消除控制面板上的反光。

    亮度3适用场景不明。在无防护状态下切换到亮度3会造成操作人员暂时失明。

    按钮7被设定在亮度2。

    按钮8:自清洁。启动。

    按钮8按下后会亮起红灯,同时锁死其他所有按钮的功能。物件00FF8FDE-A-3会进入一种无法中止的工作状态,并发出噪音。约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后,工作停止,指示灯熄灭。

    在工作过程中,物件下会逐渐渗出深色液体,液体比重略高于纯净水,总量约为21升。

    再次按下按钮8后,红灯亮起,经3秒闪烁后熄灭。

    按钮9:自维护。启动。

    按钮9按下后会亮起绿灯,同时锁死其他所有按钮的功能。在按下按钮的同时,主升降机会关门并下降至最底层。在此过程中,升降机内的物体会消失。通过无线监视摄像头和压力计观察,物质转移现象发生在31.2米深度处。这一深度位于两个仓储层之间,只存在结构性建筑,未发现被转移的物质。

    同时,设施内人员会随机失踪,并在绿灯熄灭后回到设施内。这些失踪人员会携带手册或手持设备返回,对自己新获得的物品习以为常,并携带这些物品回到日常工作中。

    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没有发现这样的失踪现象。在之前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和工人经常开小差,使得现场管理人员缺乏对人员动态的敏感性,忽视了这一现象。

    基金会人员的内置位置传感器和因果一致性护符揭示了“制造”过程中人员流向的变化,随后对涉事人员进行了审讯。

    大部分失踪人员对失踪过程并无记忆,提到他们新获得的工具时,他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工具是他们之前“每天都在使用”的日常配置。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这些人员往往要花三到五天时间才会停止携带获得的工具到工作场所,但他们对工具的来源仍无知觉。

    一些失踪人员报告说自己曾参加了关于使用这些工具的培训课程,课程系半脱产培训,替换了他们之前十五个工作日下午的记忆。在提取DSU数据后,基金会还原了全部培训的内容。影像资料见附录86。

    综合全部影像资料,可以得出结论,这一“制造”过程的目标是培训一组设备维护人员,以操作和维护一套人类复制设备。根据培训课程中的记录,基金会在B60层找到了对应的设备,这套设备与基金会目前使用的HKR350型人员复制中心性能相近。人员复制设备的基金会物件编码为00FF8FDE-K-1。

    物件00FF8FDE-K-1是一套1955年标准的TR0.6设备。其TR评级依照当前剧本降级,2010年,降级至TR0.0,从管制物资名单上去除,进入监视名单。

    物件00FF8FDE-K-1的生产能力为35人/每28日,所需耗材存于B60层D仓储区,发现时已全部失活。从耗材存量可以估计其预定生产的人数,扣除正常的耗材损耗和缺陷品,应为4800人到5500人之间,与B3层生活舱室的规模相匹配。

    基金会使用了自备的打印材料,试生产了四批次120人,编号为00FF8FDE-K-2,收容于SITE-711。

    按钮10:提示声开关。开启/关闭。

    按钮提示声开关。关闭状态下会锁死其他所有按钮。

    在开启状态下,按键确实会发出介于30kHz到48KHz之间的高频声音信号。

    按钮11:紧急重置。启动。

    按钮置于透明护盖下。推开护盖可接触到按钮。

    按下按钮后,物件00FF8FDE地下设施发生重置现象,测试室被清空,当时处于测试室内的人员和物资失踪。

    重置事故发生于1957年*月*日。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建议不进行重复试验,以免损失当前的实验进度。

    按钮12:制造。启动。

    按下按钮后会亮起绿灯。主升降机进入锁闭状态,地下设施所有出入口均自行关闭上锁。

    推杆会从最高位置自行下降到最低位置。按钮4亮起,发出红色闪光。稍后按钮6亮起绿灯。

    此时按下按钮4,按钮5会亮起。测试人员依照指示按下按钮5,通过延时闭路电视发出“按钮已按下”信号后,打开预制命令信封,按照预制指令按下按钮4。在按钮4被按下后,测试人员会短暂消失约1/3000秒,然后重新返回测试室。

    返回后的测试人员能在不重新接触预制指令的情况下继续完成指令的要求,这验证了短期记忆的连续性。这一现象可能会造成泄密,建议在进一步使用更多测试人员前应进行脱密处理。

    在按下按钮6,使按钮6指示灯处于“待机”状态,随后按下按钮12,主升降机会关闭大门,并下降至测试层以下。随后,物件00FF8FDE设施内会发生停电,物件00FF8FDE-A-3自身也会进入停机状态,并锁死钥匙孔,造成变速器损坏。这一停机过程会持续约28天,并自行恢复。

    每次按下按钮12时都需要进行人工确认升降机内无人,在升降机门口设置封锁线,并保证有人看守。

    推杆:不明。行程0%至100%。

    在按下按钮12进行一次“制造”操作后,物件00FF8FDE-A-3钥匙孔内的第三段行程与第二段行程间的锁止位消失,第二段行程中的反向扭力增强至第三段行程的强度。

    中央历史事实研究院定制了一台自制液力设备来扭转钥匙,在转动600圈后,仍未达到激活第三段行程的要求。为此,经双方协调,基金会提供了一台紧凑的25000马力船用发动机及配套的减速机。

    实验证明,解锁第三段行程所需的最低转速为1800RPM。

    解锁第三段行程后,发动机需继续工作。并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